風神廟 -光之廟宇
主祀風神的廟宇 台南市區夜間散步新"光"點
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
風神廟也是DJ偶最喜歡的台南市區內的古蹟
因為...很少人會來 哈哈哈
不是啦 是因為祂的石造牌坊 廟宇建築 石造廟埕廣場 整體環境
讓我覺得...就是一個古蹟該有的樣貌 觀光客也少 才有那一份悠閒感
最近多了新"光"點
也該介紹給大家了
那就分成三部分 夜光版 室內版 藍天版~
夜光版 是今天拍的
室內跟藍天版 是之前分幾次拍的 藏到現在 !!!
每晚18:30-21:00點燈
一直很羨慕 台北的攝影好手們 拍的大龍峒保安宮雨後倒影
今天傍晚剛好有雨 就晃過去風神廟
抓緊雨停 還有水乾的時間 努力找倒影
雖然積水太少了 倒影不大 拍得很掉漆~
而且太久沒拍夜景 不太會拍了 ^^
關於風神廟的介紹 以下文字 擷取自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
臺南風神廟創建於清乾隆4年(西元1739年),位於當時南河港右安瀾橋邊。
由巡道鄂善以臺灣地處外海,船隻往來的安危,繫於神明的保祐,所以奏請建廟專祀。
當時的規模是前為頭門,內建正屋三楹做為官廳,廳後供奉風神牌位。後殿再奉大士。
清乾隆30年(西元1765年)知府蔣允熹第一次重修,清乾隆42年(西元1777年)蔣元樞再修,
並在廟的左側增構民居一所,做為公館,再加建石造牌坊於頭門前。根據《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》,
風神廟位於西門旁,前育河橫流而過,官廳為二開間兩護龍的形式,
廳後的風神廟前有拜亭,後有大士殿,屋頂曲線平緩,翹脊短又小,
廟在左側有座公館,作為接待官員賓客的用途。
頭門前左側有重擔頂石碑亭,右側為木造屋頂碑亭,整體規模寬廣,為清領時期八大廟宇之一。
可惜,日大正7年(西元1918年),日人實施市區改正,因開闢道路(含民權蹈三段),
而將官廳後面的殿、屋、公館全部拆毀,所供奉的神像遷移至官廳內。
日大正13年(西元1924年)、西元1957年曾再加以重修,惟已不復當年規模。
另外地址雖然是民權路
不過民權路 是在廟的正後方
要記得走康樂街嘿 (民權路與康樂街交叉)
光之廟宇
是由於 有一個感光台南的計畫 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點進去→ 感光台南
至於號稱是"全台首座 光之廟宇"
恩 那...大龍峒保安宮 還有鹿港的玻璃廟.........等
算???
呵 就見仁見智囉~
失敗作品 是對焦對那裡 @@"
旁邊便是康樂街
靠近馬路擺的各種有的沒的
盆栽 車阻 垃圾桶 花圈...
就...一整個把
"光之廟宇"的格調拉低很多
視覺上 氣氛上
我覺得都是減分
今天跟之前
我覺得有差的 就是牌坊上 跟兩座石亭 有打上燈光
剛好有廟會
不過...拍完這張 就又開始下雨了 只能收工 XD
另外廟內有一特展 可以觀看~
接下來看室內版
風神爺
以下文字 擷取自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
廟內神像為府城寺廟神像藝術所罕見。風神高居殿堂之上,雍容華貴。
陪侍的水神和火神,一青一紅,造型特別。
於正殿神案旁,左側供奉雷公,右側供奉電母
風神 對我來說其實是很陌生的一位神祉
不過 台語的"風神" 就很耳熟
"出風頭、愛現、神氣"
我想部落客應該都擁有這項特質 XDDD
所以部落客應該要去朝拜風神 (誤)
(風神爺 我開玩笑的嘿 別跟小的介意 ^^
不過 如果您成為部落客之神 也不錯啊 至少香火可以更鼎盛)
雷公
電母
之前牌坊是暗的 ~
這廟籤 也很有古意 我尬意~
藍天版 這更早
這是一年前拍的囉
其實 ... 原本的味道 就很棒~
以上是DJ在風神廟 雨天倒影 還要重考報導~
每個人偏好不同 價值觀不同
我喜歡的 您不一定會喜歡
我的感受 也不會等於您的感受
這只是DJ的經驗分享
您也會有屬於您的 ^^ 感謝點閱
歡迎大家來DJ的FB喔
您的支持 一個讚或一個分享 或者是批評指教
都是DJ最大的動力喔!